学 校:原州七小教育集团(总校)
任教年级: 五年级(4-9)班
任教学科: 音 乐
姓 名: 朱 丽 荣
说 明 一、本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1、 学生基本情况 2、 本册教学内容 3、 本册教材分析 4、 本册教学进度 5、 本学期活动课计划 6、 教学具体措施 7、 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 8、 课时教学设计 二、备课要做到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特别要注重学生学法的设计。 三、凡任课教师,必须超前一周进行备课,教案编写后必须经年级组长或教务主任签字后方可实施。 四、本教学设计方案完成后,期末交本校教务处评定成绩后存入本人业务档案。
|
一、学生基本情况
( 五 )年级 ( 4、5、6、7、8、9 )班
班级 | 人数 | 其 中 | |||||||
男 | 女 | 回 | 汉 | 少先队员 | 优等生 | 中等生 | 学困生 | ||
四 | 59 | 29 | 30 | 10 | 49 | 59 | 20 | 38 | 1 |
五 | 61 | 29 | 32 | 10 | 51 | 61 | 20 | 39 | 2 |
六 | 64 | 30 | 34 | 9 | 55 | 64 | 30 | 33 | 1 |
七 | 61 | 29 | 32 | 12 | 49 | 61 | 19 | 40 | 2 |
八 | 66 | 30 | 36 | 11 | 55 | 66 | 28 | 36 | 2 |
九 | 63 | 21 | 42 | 18 | 45 | 63 | 20 | 40 | 3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二、 本册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 北国之声
第二单元 五十六朵花
第三单元 唱大戏
第四单元 影视音乐
第五单元 古韵新声
第六单元 小小音乐剧 |
三、 本册教学进度表
周次 | 起止日期 | 教 学 内 容 | 课 时 | |
一 | 2.17--2.21 | 歌曲《美丽的家乡》 | 2 | |
二 | 2.24--2.28 | 欣赏《驯鹿》《冬猎》 | 2 | |
三 | 3.2--3.6 | 歌曲《长城放歌》 | 2 | |
四 | 3.9--3.13 | 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 2 | |
五 | 3.16--3.20 | 欣赏《瑶族舞曲》 | 2 | |
六 | 3.23--3.27 | 机动 | 2 | |
七 | 3.30--4.3 | 欣赏 《木鼓歌》 | 2 | |
八 | 4.6--4.10 | 歌曲《阿喽喽》 | 2 | |
九 | 4.13--4.17 | 歌曲《看大戏》 | 2 | |
十 | 4.20--4.24 | 欣赏《花木兰》 | 2 | |
十一 | 4.27--5.1 | 歌曲《西湖美》 | 2 | |
十二 | 5.4--5.8 | 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浆》 | 2 | |
十三 | 5.11--5.15 | 欣赏《迎春》《纸风车》 | 2 | |
十四 | 5.18--5.22 | 欣赏 《风》 | 2 | |
十五 | 5.25--5.29 | 歌曲《送别》 | 2 | |
十六 | 6.1--6.5 | 歌曲《梅花》 | 2 | |
十七 | 6.8--6.12 | 欣赏《梅花三弄》 | 2 | |
十八 | 6.15--6.19 | 歌曲《静夜思》 | 2 | |
十九 | 6.22--6.26 | 期末复习 | 2 | |
二十 | 6.29--7.3 | 期末测试 |
| |
备注:1、本进度表按课题安排。 2、本学期规定上课20周,每周14节,共280节。其中:授课时数260节,期末复习考试4节。节假日放假占用10节,教学机动时间6节。 |
| |||
四、本学期活动课计划
时间 | 活 动 内 容 | 要 求 |
1、三月 日 | 少数民族音乐了解 | 掌握熟知我国羌族、瑶族、彝族等民族的音乐特点 |
2、 三月 日 | 了解中国民族乐器 1、 月琴 2、 柳琴 | 让学生通过欣赏了解和熟悉月琴、柳琴的特征及音乐特色风格 |
3、 四月 日 | 丰富多彩的中国影视音乐 | 通过欣赏多部影视歌曲,感受和比较不同音乐的特点。 |
4、 五月 日 | 歌曲比赛 | 通过歌曲比赛,能够让更多学生熟知音乐作品,提高兴趣。 |
5、 五月 日 | 切分节奏及切分音的知识 | 学习切分节奏和切分音在音乐作品中的广泛性和实用性。 |
6、 六月 日 | 表演渔夫和金鱼的故事 | 提高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拓展音乐想象空间。 |
五、教学具体措施
1、强调音乐学科的人文属性,有鲜明的时代感和 民族性。 2、内容紧密围绕“三维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进行教学。 3、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音乐实践,发展学生的 创新能力与实践能力。 4、突出审美教育新理念,为学生终身喜爱音乐、 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良好基础。 |
审批意见:
审查者(签字) 年 月 日 |
六、本学期教学情况总评
总评语:(由各教研组评定。从教师备课、上课、作业批改、课外活动指导、学生学习情况等各方面考核评定)
教研组长(签字) 月 日 | |
教 务 处 意 见 |
教务主任(签字) 月 日 |
学 校 领 导 意 见
|
校长(签字) 月 日 |
教学设计
一、课 题: 《美丽的家乡》
二、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2、演唱二声部时能做到音准到位,声音和谐。
三、教学重点:用欢快喜悦的声音演唱歌曲
四、 教学难点:旋律的进行以及二声部的和谐。
五、教学方法: 指导法
六、教学准备:钢琴、影像资料、录音机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教学。 二:介绍歌曲
三:播放范唱录音
四:学唱第一段歌谱 五:填词 (第一段) 六:教唱第二段
七:分声部练习
八:歌曲表演 九:小结 | 播放歌曲录音,可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首作品的感受。
教师介绍歌曲的出处。简要介绍歌剧《傲蕾一兰》的主要内容,并播放歌剧片段,让学生深刻感受歌曲的意境。
教师播放范唱录音,学生仔细聆听。
让学生跟着录音或在钢琴伴奏下轻声哼唱第一段歌谱,要注意唱准附点音符、十六分音符以及重音的位置。
唱熟第一段曲谱后,填词演唱。
教师教唱第二段曲谱,依次学习两个声部,唱熟后,可用钢琴弹一个声部唱一个声部。
教师可将全班分为两个部分,分别演唱两个声部并互换声部练习。练习时要注意音准以及声音的和谐。
教师伴奏,请学生完整地演唱歌曲。
可组织学生表演唱,并作评价。
|
通过歌曲介绍,加深学生对作品的了解。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掌握音乐知识
设计小组上台展示,提供表演机会。调动课堂气氛 |
教学反思:
学生能够通过歌曲感受达斡尔民族的相关文化,个别是同学对附点音符演唱掌握欠佳,对民族的热爱之情唱的不够饱满。今后,给学生设计音乐知识点游戏,让他们更容易掌握,并能完美演唱。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驯鹿》《冬猎》
二、教学目标:通过欣赏教学活动,让学生感受了解北方民族的生活,感受富有生活气息的农村生活场景,培养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的情感。
通过聆听音乐,学会用多种方式表现音乐的段落、情绪、力度等。
三、教学重点: 欣赏乐曲、感受月琴、柳琴的音色美。
四、 教学难点:如何感受音乐中“怡然自得”的生活情绪和安静、祥和的生活状态。
五、教学方法:引导法、讲解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资料、欣赏乐谱谱例、月琴、柳琴图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三、课堂小结
| 1. 出示柳琴图片,介绍乐器。 师:今天的音乐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两样乐器,首先带来的是“柳琴”。(柳琴简介) 下面就请大家欣赏柳琴独奏曲《冬猎》,让我们一起感受一下柳琴的音色。(《冬猎》音频) 1. 聆听乐曲,发挥想象,说说乐曲描绘的场景。 学生交流。 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教师总结讲解:《冬猎》也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描写了居住在大小兴安岭的鄂伦春人的狩猎场面。“鄂伦春”意即“山岭上的人”。引子渲染出原始森林的神秘和狩猎前特有的紧张气氛。接着栩栩如生地描绘了追猎的场景,随后乐队全奏出欢乐明朗的歌调,抒发猎人满载而归时的喜悦心情。 2. 再次听乐曲,请用线条或图案记录乐曲的段落。 学生活动。 3. 哼唱主题乐段、律动感受欢快的“冬猎”主题。 出示《冬猎》主题谱例,让学生跟琴哼唱,注意表现出欢快、热烈的情绪。鼓励学生用“骑马、射击”的动作跟着音乐律动,感受冬猎生活的自由自在。 4. 引导学生关注音乐中的弦乐背景和声,感受宽广、辽阔的场景。 师:请同学们仔细听音乐,注意透过柳琴的声音,在伴奏的弦乐背景中你感受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场景?(有条件的学校可以利用电子琴模拟弦乐的效果,让孩子直接感受。) 学生交流。 5. 出示月琴图片,介绍月琴。 师:接下来老师再为大家介绍一样乐器──月琴。(月琴简介)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月琴独奏曲《驯鹿》。完整聆听。(《驯鹿》音频) 6. 聆听乐曲,感受“怡然自得”的情绪。 师:请大家欣赏乐曲,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音乐的情绪吗?(学生回答。)月琴的演奏和伴奏之间很有节奏的配合、弦乐器的加花、填空等一切都显得:安详、悠然自得。 7. 诠释乐曲的背景。 《驯鹿》是描写我国东北边疆的鄂温克族人驯鹿的情景。“鄂温克”意即“住在大山林中的人们”。捕鹿、驯鹿是鄂温克人最主要的生产活动。乐曲的引子以月琴演奏泛音与笙呼应,模拟驯鹿的哨声。接着在乐队舞蹈般的节奏上,月琴奏出极富民族特色、优美欢乐的主题,巧妙地运用装饰音和推拉滑音,使旋律显得温柔可爱,表现了鄂温克人驯鹿时的喜悦心情和鹿群的驯良、柔顺。主题反复时月琴与二胡及乐队形成对比复调,丰富了乐曲的意境和色彩。最后月琴和乐队奏出渐轻渐弱的脚步声,仿佛是人们赶着鹿群渐渐远去。 8. 哼唱主题,利用打击乐器跟着主题音调演奏。 本节课同学们欣赏了两首选自组曲《北方民族生活素描》的乐曲,通过欣赏同学们了解了北放少数人民幸福的生活。让我们再一次聆听这两首好听的乐曲。
|
设计环节,学生认识民族乐器(柳琴),并能了解乐器特点,聆听音色特点
逐步听赏乐曲,感受民族乐器带来的音乐之美,并通过活动了解鄂伦春族人的生活习俗。
认识乐器 月琴,并能了解它的音色特点。
了解作品的背景,为学生能更深的理解乐曲作铺垫。 |
教学反思:
这节课安排了两首《北方民族生活素描》选曲,学生通过聆听欣赏,了解作品背景,能够将自己融入到音乐中,感受鄂温克族的音乐特点以及相关文化,激发了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之情。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鸿雁》
二、教学目标:1、 了解蒙古族音乐舞蹈特点,对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产生兴趣,并有主动探索的
欲望。
2、欣赏内蒙古民歌《鸿雁》,能跟着音乐演唱歌曲,并通过多种活动体会歌曲的意境,理解歌曲表达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 体验蒙古族音乐文化之美,能跟旋律歌唱。
四、 教学难点:理解歌曲并有感情的演唱。
五、教学方法: 指导法
六、教学准备:《鸿雁》多媒体影像视频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问题导入
二、合作学习
三、小结
| 1、师:前几节课当中我们一起学习了哪些民族的歌曲?(复习回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介绍另一个民族的音乐,首先让我们来看一段我特意邀请我们的舞蹈老师赖老师为我们准备的一小段舞蹈(掌声欢迎) 师:仔细看好了哦,边看边想,你觉得这是哪个民族的舞蹈?(放音乐赖老师展示舞蹈) 师:赖老师的表演美不美?猜猜看刚才赖老师为我们表演的是我们国家哪个少数民族的舞蹈? 生:···· 师:我来告诉你们,这是我们国家蒙古族的舞蹈。 师:你观察到赖老师的舞蹈有什么特点了吗? 生:有这样的动作(学生模仿) 生:···· 师:请一个同学上来示范一下。让我们跟她一起来学学蒙古舞的动作吧! (先教分解动作,再合音乐起舞) 师:同学们跳得有模有样的,那老师想问问你,你去过美丽的蒙古大草原吗?(请去过的同学,说说印象中的蒙古) 今天,就让我们从一首歌开始了解蒙古,感受蒙古大草原的辽阔、天空的高远和蒙古人的豪迈。(播放视频,蒙古自然风光,背景音乐使用歌曲《鸿雁》) 1、欣赏《鸿雁》演唱视频。 师:首先我们来说说刚才听的这首歌曲有哪些音乐要素?(同时幻灯片出示问题。) 生:···· 2、二次聆听欣赏 师:让我们再来聆听一遍这首《鸿雁》(师范唱),仔细感受歌词,老师给你三个关键词〔出示草原的景(美)、草原的情(忧伤)、草原的美(豪迈)关键词卡片〕,看看你能不能发现哪些歌词跟这三个关键词相关。 生:···· 3、再次感受歌曲的景、情、美 师:带着刚才我们一起分析的歌曲的情感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歌声里面体验一下吧!你可以小声跟着唱哦。 4、通过演唱、发现难点 师:刚才听同学们小声的哼唱,觉得还不错,但是我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有没有同学可以举手告诉我,你觉得哪里有问题呢?(分小组商量) 5、跟琴试唱,重点解决装饰音部分歌唱。(这一环节有可能根据学生的提前发现难点而提前解决)注意歌曲中音程跳跃的准确性 6、合作演唱,注重情绪(师指挥,注意对学生进行指导) 师:说说他的演唱最感动你的是什么? 蒙古草原辽阔美丽,蒙古人民畅快豪爽,蒙古歌声悠扬、婉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这首优美的蒙古族歌曲,希望在以后的生活和学习当中我们能更多的了解优秀的少数民族音乐。最后让我们一起在这首蒙古族歌曲《鸿雁》的歌声中愉快的结束这节课吧! |
以前两节课学习的民族音乐为引子,进一步通过视频让学生了解新的少数民族——蒙古族的相关文化。
试学蒙古族简单的律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逐步分段欣赏乐曲,感受草原宽阔的胸怀,体会乐曲表现的浓浓的思乡之情。
|
教学反思: 学生通过律动,观看视频,深刻的了解了蒙古族的相关文化,体会了草原胸怀的音乐,并能感受到乐曲所表达的浓浓的思乡之情。部分学生并能轻声吟唱乐曲加深学习理解。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 《长城放鸽》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依据《长城放鸽》的节奏、旋律特点,理解歌曲的情绪,并用热情、欢快、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
2.过程与方法:充分运用多听多唱的方法强化学生的音准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从小热爱祖国的良好品质。
三、教学重点: 歌曲教学
四、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切分节奏
五、教学方法:视听唱结合法
六、教学准备:钢琴、音乐知识图片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
二、歌曲教学
| (1)教师:同学们,我们来听一段音乐,从音乐中你感受到了什么?联想到了什么?(听《长城放鸽》前奏) (2)这是歌曲的前奏部分,辉煌的前奏仿佛为我们描述了长城的巍峨,雄伟。今天我们就来学唱《长城放鸽》这首歌。 1、教师播放课件《长城放鸽》,上学生初步感觉歌曲的特点。提问:你觉得这首歌曲的情绪怎么?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感情来演唱歌曲(抒情、自豪、豪迈等) 3、学习歌谱: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视谱练习,鼓励小组向老师提出问题,什么地方需要得到帮助,教师可以直接辅导也可以让其他小组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 4、跟老师一起拍节奏,跟伴奏唱谱。 5、教师教唱 6、完整演唱 7、分角色完整演唱 8、欣赏歌曲《天边飞来的小鸽子》
|
设计聆听音乐环节,学生感知作品的形象
设计问题:你觉得我们唱得怎么样?你对课堂和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这些问题激励了学生去发现问题
|
教学反思:在这节课中,我巧妙设疑,针对课堂教学进行中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评价,设计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他们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发表见解的能力。 不足之处: 1、歌曲的艺术处理仓促了些,不精细,学生的演唱情感表达不够,应在唱好歌的情况下,再进行表演,效果会更好。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吹起羌笛跳锅庄》。
二、教学目标:1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2 加深学生对少数民族善良、朴实、豪放、能歌善舞的特点的认识。
3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三、教学重点: 学会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四、 教学难点:在音乐活动中能大胆投入、热情表现。
五、教学方法:指导、引导
六、教学准备:钢琴、歌曲范唱音频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
二、新授
三、小结
四、布置作业
| 1、教师播放歌曲《爱我中华》,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 2、同学们,你们熟悉这首歌曲吗?正像这首歌曲中所说的五十六个民族就像五十六朵花一样盛开在我们祖国的大家庭中,你们知道我国有哪些少数民族吗?当然我国的少数民族很多,今天老师带领大家去的是羌族。 3、走进羌族(出示课件)。 4、听赏歌曲《吹起羌笛跳锅庄》。 1、歌曲中介绍了羌族的乐器和舞蹈,大家听出来了吗? 2、介绍羌笛,欣赏锅庄舞。(出示课件) 3、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好听的羌族民歌《吹起羌笛跳锅庄》。复听歌曲,请学生谈感受。(歌曲欢快活泼) 4、歌曲为什么会欢快活泼呢?让我们一起来拍一拍这些十六分音符节奏,它在歌曲中起什么作用呢?(板书:十六分音符节奏使歌曲欢快活泼) 5、生听琴感受5.6.7.8.小节与13.14.15.16小节旋律完全重复的特点。 6、教师分别演唱1.2.3.4小节与9.10.11.12小节的旋律,让学生聆听节奏旋律大部分重复,略有不同的特点。(板书:运用变化重复的作曲手法,使歌曲更欢快活泼。) 7、师分句教唱歌曲第一段歌词。 8、随琴哼唱第二段歌词。(学生在学唱的过程中,教师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9、学生分组演唱歌曲,大家评价哪组唱的好,并处理歌曲。 10、同学们老师想给大家出点难题,你们敢于接受挑战吗?老师出示一条节奏 1、X -︱X -︱ 2、X X ︱X X︱,你们边打节奏边唱歌,能做到吗? 11、学生随录音,边唱歌,边打节奏。 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创造了独具魅力的少数民族音乐。它以其丰富的内涵、多彩的表现形式,震撼着我们中国人,震撼着整个世界。愿已经爱上少数民族音乐的每位同学能尽情徜徉在这音乐长廊里,以享受更多的“美味佳肴”! 预习“瑶族”的民俗风情 |
设计谈话提问导入,激发学生学习民族音乐的兴趣
体现学生主体地位,聆听感受,处理歌曲重点小节。
给学生提供展示舞台,踊跃参加,体现 音乐学科的特点 |
教学反思: 不足: 在学生进行舞蹈创编和舞蹈表现时,学生所掌握的相关舞蹈元素较为贫乏,不能很好地将歌曲与舞蹈结合起来,没有达到预期效果。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二、教学目标: 1、能背唱 《瑶族舞曲》主题,并能随着音乐做声势练习。
2、引导学生结合音乐要素(力度、速度、情绪等)听赏音乐,进一步培养其音乐感受、欣赏能力。 通过课前、课堂实践活动,培养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3、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民族民间音乐的情趣,增强和培养民族意识和爱国情操。
三、教学重点:感受《瑶族舞曲》音乐情绪
四、 教学难点:力度、速度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引导、提示
六、教学准备:欣赏视频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
二、欣赏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
三、欣赏民乐合奏《瑶族舞曲》
四、教师总结:
| 师:同学们在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瑶族舞曲》的两段主题,下面请同学们和老师一起来回顾这两段旋律吧。 生:第一遍演唱《瑶族舞曲》主题一,第二遍演唱时加入声势练习。 师:主题一的旋律优美抒情同学们是用慢速演唱的,那么要演唱欢快、热烈的情绪应该用怎样的速度? 生:回答用快速。 生:演唱主题二,唱完一遍后在加速唱一唱,和主题一的演唱速度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遍加声势练习。 师:小结:同学们唱的都很好,把两段不同的情绪基本演唱出来了。那么你们想不想听听由葫芦丝演奏的这两段旋律呢? 今天老师就请同学们欣赏葫芦丝演奏的《瑶族舞曲》。 师:欣赏视频并介绍有关瑶族的人文风貌。 (瑶族遍布我国的南方,在广西、湖南、云南、广东、海南等省区都有瑶族的身影,他们大多住在山区,因此被称为山地民族。瑶族以农业为主,精于织染和刺绣,瑶族的服饰非常漂亮,瑶族妇女善于刺绣,在衣襟、袖口、裤脚镶边处都绣有精美的图案 花纹。发结细辫绕于头顶,围以五色细珠,衣襟的颈部至胸前绣有花彩纹饰。男子则喜欢蓄发盘髻,并以红布或青布包头,穿无领对襟长袖衣,衣外斜挎白布“坎肩”, 下着大裤脚长裤瑶族的节日比较多,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阳节、干巴节、新米节、目莲节等,盘王节(又叫达努节或瑶年)是最大的节日。瑶族人民喜爱唱歌,每逢节日或 喜庆,都要唱起嘹亮动人的歌谣。 )
(一)完整欣赏 1、师:瑶族舞曲的旋律富于歌唱性、抒情委婉、热情欢快,极具欣赏性。今天老师请同学们欣赏由我国著名的指挥家彭佳鹏指挥的管弦乐合奏《瑶族舞曲》。在欣赏前教师提问“同学们都知道管弦乐其有哪些?” 3、接下来就让我们来欣赏这些乐器组合成乐队演奏的《瑶族舞曲》,在欣赏的过程中思考以下的问题:乐曲描绘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场面?表达瑶族人民怎样的心情?你是从乐曲的哪些特点中得到这样的感知的? 全曲可分为几个部分? 4、完整欣赏《瑶族舞曲》 教师讲解:这里是维也纳金色大厅,是世界著名的音乐圣殿。很多知名的音乐家都在这里演出过,他们都觉得能在这里演出就是至高无上的荣誉。这位指挥家叫彭佳鹏,他指挥的乐队是维也纳国家民族歌剧院交响乐团。学生在欣赏的过程中教师简单提问和介绍管弦乐器。要求同学生一边欣赏画面,一边聆听各种乐器不同的音色以及演奏出的效果。 5、同学们在欣赏的过程中根据老师的提示将乐曲分为了三个部分,并用手势表示出来。 6、师:欣赏完了优美动听的《瑶族舞曲》,同学们说一说这首乐曲描绘了一个怎样的场景? 7、生:描写了瑶族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场面。 8、教师小结:同学们回答的非常好,这首乐曲描绘了瑶寨人在节日的夜晚,围坐在篝火旁,载歌载舞的热烈场景。 (二)分乐段欣赏: 师:刚才我们为乐曲分了三段,请同学们和老师再次欣赏音乐片段,我们今天着重欣赏乐曲的第一部分。联想一下瑶族人民在节日里载歌载舞的情景。在欣赏过程中学生用打击乐器伴奏。学生展开联想,畅所欲言。 1、引子:乐曲模仿优雅的长鼓节奏轻轻奏响,描写月光下瑶寨的男女老少从各自家中纷纷进入寨中的旷地的情景。逐渐带起第一部分。 2、第一部分(A段) 师:一边欣赏一边启发学生联想:瑶族人们在夜幕降临后来到空地上围着篝火载歌载舞的情景。小提琴奏出柔和委婉的主题似见一位窈窕的少女翩翩起舞,婀娜多姿,美轮美奂。随着主题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姑娘纷纷加入舞蹈行列。气氛逐渐热烈,管乐奏出活泼欢快的主题,恰似一群小伙子情不自禁地闯入姑娘们的行列,欢腾舞跃起来,尽情抒发了兴奋的心情。 生:一起唱主题一的旋律,女生随音乐舞蹈,男生用打击乐器伴奏。演奏到主题二时男生加进来很女生一起拍手跺脚。体会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乐、热烈的场面。同时也体会音乐中速度与情绪的关系。 教师小结:速度在音乐中的意义是非常重大的,因为各个音乐形象的特点都是或多或少与进行的一定速度相关,为了表现不同的情感和场面,需要配合不同的速度和力度,才能完整地塑出准确的音乐形象。 1、师:今天老师还要请同学们欣赏一段由我国名族乐器演奏的《瑶族舞曲》同学们知道的名族乐器有哪些? 2、生:二胡、琵琶、扬琴、柳琴、阮、古筝、笛子等 3、师:播放视频。并在播放过程中向学生介绍民族乐器。 4、生:在欣赏的过程中随音乐做声势练习或轻轻哼唱或自由表现。 今天我们欣赏了三个不同版本的《瑶族舞曲》,乐曲形象生动的向我们描绘了瑶族人民载歌载舞欢庆节日的动人场面,让我们也身临其中。音乐神奇的,它能带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相信这一优美的旋律将永远留在同学们的心中。
|
设计让学生完整欣赏乐曲,整体感知,然后在分乐段逐步欣赏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通过视频更直接的了解瑶族的相关音乐文化
分析乐曲,学生清楚感受乐曲,体会乐曲所表达的场景。
感受不同演奏形式所带不同的音乐效果,鉴赏不同的音乐风格。
|
教学反思: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感受与鉴赏式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的兴趣,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并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音乐作品有自己的独立见解与感受。 通过对瑶族舞曲的学习,弘扬民族音乐文化,让学生感受音乐、鉴赏音乐,用音乐教育来培养学生热爱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正确的道德观念与高尚的生活情操。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 《木鼓歌》
二、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唱歌让学生了解“鼓”给人们生活带来的欢乐,激发学生对鼓乐文化的兴趣
并能准确熟练地演唱歌曲
2、在休止符(四分休止符)处能为歌曲加一定的节奏来伴奏。
3、能用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表现佤族人民的幸福生活。
三、教学重点:了解木鼓,准确演唱歌曲。
四、 教学难点:旋律音准,多种节奏型准确。
五、教学方法:教唱法
六、教学准备:钢琴、范唱带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视频欣赏导入 二、感受歌曲
三、学唱歌曲
四 、分组练习
五、加入伴奏巩固练习
六、小结与拓展
| 播放《木鼓舞》的视频
1.初听歌曲,感受歌曲的速度与情绪是什么样的? (中速、欢快) 2.再听歌曲,带着喜悦、欢快的情绪听一遍 1.节奏练习 X X X X X 0 X X X X X 0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0 X X X X X X X 0 2.老师范唱,感受歌曲 3.学唱歌谱 注意休止符和下滑音记号 4 跟琴音 填词演唱 熟唱歌曲
检查教学效果 1讨论:同学们设计伴奏方式,比如X X X X X 0 2 为自己伴奏,在演唱过程中加入伴奏。 介绍木鼓和其他少数民族的鼓类乐器,或者看一段佤族少儿舞蹈金色的木鼓敲起来(机动) 谈谈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最后请同学们敲起鼓,唱起木鼓歌吧! |
借用网络视频更多了解音乐作品的背景。
欣赏的同时,试唱歌曲,进一步感受乐曲的欢乐气氛
|
教学反思: 学生学习积极性高,通过欣赏激发的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并能跃跃欲试演唱歌曲,了解佤族的音乐历史,以及相关音乐文化。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歌曲《阿喽喽》
二、教学目标:1.能富有表情地演唱歌曲《阿喽喽》。
2.初步学会这首歌曲的歌谱。
3.能为歌曲设计多种演唱形式。
三、教学重点:用轻松、愉快的声音演唱《阿喽喽》
四、 教学难点: 混合拍子的准确掌握
五、教学方法:教唱法
六、教学准备:电子琴、录音机、范唱带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1.导入
2.学唱歌曲《阿喽喽》
3.学唱歌谱
4.为歌曲设计演唱形式
| 这节课,我们要到贵州的彝乡去走一走了! 贵州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彝族人民有不少居住在山区,那里有不少的梯田,过去都是靠人力挑水或用水车来浇灌梯田,现在呢?大家看一看《阿喽喽》的歌词,“流水上山坡”!流水为什么会上山坡呢?(学生回答:用抽水机将低处的水抽上来或是电力灌溉)。同学们说得很好,改革开放以来,贵州省建起了好多中小型的水电站,山乡有了电,就能引水上山了。今天我们要学唱的歌曲《阿喽喽》就是从儿童们的 角度歌唱这一山乡巨变的。 (1)听赏范唱录音数遍,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印象。 (2)讨论歌词,理解歌词,特别要理解歌词中“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中“我”字的含义,这个“我”不是指一个人,而是指整个彝乡的人民。 (3)跟着范唱录音轻声学唱歌词。 (4)跟着伴奏带放声歌唱,要求唱出自豪、热情的感情,但要控制好声音,防止喊唱。学生演唱时教师可以指挥来提示速度和强弱。 这是课本上的要求,在已经唱会歌词的基础上学习歌谱是不难的,教师既可用琴声带领,也可采用教师大声唱谱学生轻声唱谱的方式,不论用何种方法,都应要求学生边唱谱边挥拍(或击拍),以增加唱谱时理性的成分。 这首歌曲的歌谱中有四处用了3/4拍,课本中已经提示,一定要引导学生注意,如边唱边挥拍,这四个小节应用四三拍子的图式挥拍。 这首歌曲活泼风趣,曲调也有丰富的变化和对比,这就为设计多种演唱形式提供了可能,例如可将领唱(包括男声或女声领唱)、女齐、男齐、齐唱穿插起来演唱。下面是方案之一,供参考,教师应启发学生设计出多种方案,通过对比演唱,确定最佳方案。 (齐)阿喽喽,阿喽喽,流水上山坡喽阿喽哩喽。 (女齐)它是谁指路哎?它听谁的话哎? (男领)哎,它是我指路,它听我的话。(男齐)你见过没有?你信不信?(女齐)你信不信?(男领)哎! (齐)你哟信不信啰?唱第二段歌词时,将男领改为女领,男齐与女齐对调,就会有一种新鲜感了。
|
通过网络视频介绍,直接让学生初步了解彝族相关文化,在以歌词引出歌曲,揭示课题。
把主动性交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模唱学习歌曲 ,老师处理难点乐句
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让学生进行PK演唱比赛 |
教学反思:
《阿喽喽》是一首彝族的儿童歌曲,4/4拍,二段体结构,歌曲的情绪欢快活泼,具有浓郁的彝族音乐风格和特点,旋律流畅生动,有一定的亲切感。为了让学生充分体会到这首歌曲的情绪节奏特点,我复习了变拍子,又用划拍、击拍,指挥图示,跟唱、教唱等方法突破难点;用模唱、示范唱让学生感受喜悦的心情和活泼的声音,以此掌握重点。让学生去感受音乐的情绪和节奏,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下去学习。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唱歌《看大戏》
二、教学目标:学习歌曲《看大戏》,设计歌曲的念白节奏,正确演唱歌曲。
三、教学重点:对豫剧唱腔在歌曲中的运用。
四、教学难点: 唱腔的掌握
五、教学方法:教唱法
六、教学准备:钢琴、歌曲范唱音频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1、导入:
2、学习歌曲《看大戏》
三、拓展
四、课后小节 | 播放锣鼓音乐,引出《看大戏》 师:同学们,听到刚刚的锣鼓音乐是你能联想到什么? 生:唱戏。 师:同学们有看过唱戏的吗? 生:略 师:我小的时候去看戏,场面可热闹了!爷爷奶奶拿着扇子在前面走,我拿着小凳子在后面跟着,人山人海,墙头上,房顶上都坐着人,可有意思了, 我带你们一起去看看吧!(播放《看大戏》视频) 播放豫剧《花木兰》──谁说女子不如男 (1)初听:体会乐曲的情绪,感受乐曲的风格。 师:我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希望同学们像歌曲中的小戏迷一样,热爱我国的传统戏曲文化,并继承下去,把它发扬光大
|
播放开场音乐,渲染音乐课堂气氛,让学生融入到戏曲音乐的学习中去
多种学习方式学习歌曲,感受戏曲音乐的韵味,重点乐句多练习。 |
教学反思: 了解豫剧的唱腔风格及有关知识。豫剧是河南的地方戏曲。让学生以方言读念白部分,让全班学生模仿着说,既体验了不同方言与戏曲的关系,又练习了念白部分。并且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拓展出我国的国剧(京剧)激发学生爱国情怀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 欣赏《花木兰》
二、教学目标: 通过小组学习的方式,使学生了解河北梆子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欣赏《花木兰》,进一步感受河北梆子的音乐特点。对比欣赏豫剧《花木兰》,学习了解豫剧的历史、表演特点以及主要剧目。
三、教学重点 : 认识、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戏曲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剧目和部分优秀演员。
四、 教学难点:认识、了解本地区的传统戏曲的历史发展以及相关剧目和部分优秀演员。
五、教学方法: 引导法
六、教学准备:课件及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练习
| 1.教师课前要了解各小组的学习情况:戏种以及相关知识等有关资料的准备情况。 2.导入:播放歌曲《看大戏》 提问:上节课我们了解了什么戏剧?今天哪个小组的同学向大家介绍他们学习的内容? 3.小组介绍:豫剧 (1)发展历史 豫剧,原名“河南梆子”,俗称“河南讴”、“讴戏”、“土梆戏”,是一个具有深厚群众基础的大剧种。 有关它的文字记载至今已有200余年历史,清代末年,它已流传于河南全省的腹心地域。建国后更以罕见的速度发展壮大,遍及河南城乡各地,并流布台湾、新疆、甘肃、陕西、湖北、山西、山东、河北、四川、江苏等全国十几个省、市、自治区。至80年代中期,豫剧从演出团体、从业人数、观众数量等诸多方面跃居全国300多个地方剧种之首。 (2)艺术特点 豫剧的特点是生活化、平民化,质朴本色,雅俗共赏。 (3)音乐特点 豫剧属于梆子腔系统,音乐以“高亢粗犷、豪迈激越”著称。豫剧形成以来就是个重唱的剧种,故有“宁唱十句戏,不道一句白”的艺谚。在豫剧演唱中,仅以嗓音而论,大致以真声为主,假声为辅。后来又逐渐出现了真假声并用。所谓并用,一种是在中音区用真声,高音区用假声。另一种则是真声唱字,假声行腔,俗称“阴阳腔”。再就是近年来普遍采用的称作真假声结合的唱法,这种唱法根据唱腔与演员个人的条件灵活使用真假声。不同的唱法也与豫剧音乐的地区、流派、行当有关。 (4)代表剧目 《拷红》《花木兰》《朝阳沟》《好队长》《打金枝》等。 (5)优秀演员 4.欣赏《花木兰》选段──谁说女子不如男 设问的问题: ▲简单了解《花木兰》的剧情。 ▲模唱:感受音乐风格。 4.欣赏河北梆子《花木兰》 设问的问题: ▲揭示曲名:《花木兰》 ▲乐曲的旋律由几个部分组成?各部分的速度、情绪怎样?分别描绘了怎样的情景? ▲这首戏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什么? ▲猜一猜:这首乐曲采用哪个戏种的基本音调? 5.小组介绍:河北梆子 (1)发展历史(2)艺术特点 高亢、激越、慷慨是河北梆子唱腔固有的风格特点,听来能使人有热耳酸心、痛快淋漓之感。 (3)音乐特点 河北梆子的唱腔,属板腔体。唱腔高亢激越,擅于表现慷慨悲愤的感情。主要板式有慢板、二六板、流水板、尖板、哭板以及各种引板和收板等。 6.背诵古诗《木兰辞》 7.拓展性欣赏:民族管弦乐交响诗《花木兰》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 《西湖美》
二、教学目标:1、感受江南文化及越剧音乐的风格特点。
2、学会由越剧填词的歌曲《西湖美》。
教学重点:在越剧欣赏中能学唱越剧调填词歌曲《西湖美》。
三、教学重点: 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四、 教学难点:能用越剧语言演唱歌曲
五、教学方法:教唱法
六、教学准备:钢琴、影片课件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组织教学 二、感受西湖
三、体验学唱
四、越剧欣赏
五、课堂小结
| 1、师生问好!练声 连音练习 模唱练习 2、复习《太湖美》 1、在太湖美的歌声中继续我们的天堂之旅,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我们告别苏州,又将去哪里呢?学生回答。 2有同学去过杭州西湖吗?请谈一谈对西湖的印象。学生交流 3、是不是这样呢?我们一起来见证一下,观看课件(背景音乐西湖美) 4、感觉怎样?你想说点什么? 5、历代的文人雅士来到西湖禁不住诗兴大发,留下千古名句,让你又想到了什么?(学生交流有关西湖的诗句) 6、配乐朗诵西湖美歌词 1、初听范唱 2、复听歌曲 3、听旋律,注意间奏 4 、填词演唱 5、重难点教唱 6、集体演唱 1、怎样让歌曲唱出越剧的味道呢?同学们了解越剧吗? 2、欣赏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选段。 3、学生交流自己品出来越剧味道,师小结简单介绍越剧特点。 4、在歌曲《西湖美》中找一找越剧的影子,从歌词的字数、间奏来体会歌曲的戏曲特点,学生交流。 5、师生运用吴侬软语学唱歌曲,配伴奏音乐 6、学生表演 学生谈收获,师小结! 师生再见!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聆听歌曲《故乡是北京》
二、教学目标:1、从聆听歌曲《故乡是北京》中,感受祖国丰富多彩的音乐文化,进一步激发我们对祖国的赞美和热爱。
2、 体验歌曲浓郁、鲜明的地方色彩,了解“戏歌”的艺术特点。
3、 辨别西洋乐器与民族乐器。
三、教学重点:学生对京歌的了解
四、教学难点:感受戏曲音乐风格特点。
五、教学方法:指导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
二、欣赏《故乡是北京》
三、总结 | 组织教学:师生问好! (一)音乐游戏: 1、 听音乐拍节奏。 2、 听辨五种铜管乐器音色特点。 3、 说出五种乐器的共同点。 1、 欣赏京剧片段,辨别京胡和二胡两种乐器。 2、 初听歌曲《故乡是北京》,思考:与刚才所听京剧有何关联? (1) 体验京腔京韵,学唱“京腔京韵自多情”这句旋律。 (2) 京胡伴奏 (3) 现代乐队 3、 复听。思考: (1) 歌曲中都描写了北京哪些地方?
(2) 为什么作者走遍了大江南北他还是最爱北京呢? (3) 作者怎样在歌曲中描述对北京的怀念之情呢? (4) 讲解什么是戏歌。 (1) 请学生讲述去北京游玩的故事。 (2) 集体演唱《北京欢迎你》。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映山红》
二、教学目标:1、该童谣以朗读为主,以高亢、整齐的声音朗读。
2、加入衬词,感受苗族儿童的纯真感。
3、从中感受儿童天真可爱的喜悦心情。
三、教学重点: 用苗语诵咏《映山红》。
四、 教学难点:用苗语诵咏《映山红》。
五、教学方法:指导法
六、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说话
二、标书课题 三、知识拓展
四、总结
| 1、我们学过很多的苗歌,你们会唱吗?我们学会了哪些?请同学们唱一唱。 学生唱学过的童谣……今天我们又来学新的童谣诗词。 2、同学们听老师读一遍。 3、学生感受诗词。 板书——《映山红》
1、指导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2、口授诗词,译文。 映山红, 长在高高的山坡, 生在荡漾的河边。 开在清清的小溪旁。 我们手拉着手, 爬上山坡, 来到河岸, 走进溪旁。 我们, 采啊折啊, 一束束火红的映山红, 把她送给亲人, 送给同伴, 献给心爱的祖国。 3、教师授诵,注意音准、押韵、整齐。 4、学生自主学习。 5、评价。 1、小组讨论。 2、指名朗诵,试读作品。 3、分享《映山红》。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让我们荡起双桨》
二、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情感,使学生感觉到生长在社会主义祖国无比的幸福。
(2)能够用情绪饱满、优美抒情的声音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并进行表演。
(3)通过听唱、探究、合作等方法学唱歌曲,培养学生的听觉能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三、教学重点: 体验旋律的美感,能用优美深情的声音演唱,尝试用不同的方式表现歌曲。
四、 教学难点:掌握弱起乐句的演唱(及时、准确),感受经典歌曲带给我们的丰富情感体验。
五、教学方法:教唱法
六、教学准备:钢琴、录音机、录音带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学唱歌曲
三.拓展升华,丰富歌曲
四.课堂小结
| 师:同学们好,我是今天的导游宋老师,欢迎你们乘坐音乐小船,开始今天的音乐之旅!请同学们准备好!马上出发! 请第一只小船出发:wu—︱wu—︱(从1—︱1—到3—︱3—到5—︱5—) (唱完后教师弹下行音阶示意第一组学生坐下。) 请第二只小船出发 0wu wuwu︱(同上) (唱完后教师弹下行音阶示意第二组学生坐下。 请第三只小船出发::wu wu ︱wu wu︱ (同上) (唱完后教师弹下行音阶示意第三组学生坐下。) 师:让我们划着小船,荡起双桨穿越时空的隧道,来到50年代的北海公园,一起感受北海公园的美丽风光,在这美丽的北海公园里,曾经也有一群五(2)班的学生来过这里,并且还唱着一首传唱至今的歌曲,也是我们今天所要学习的歌曲,歌曲的名字叫《让我们荡起双桨》(师板书)。 1.观看视频,初听歌曲,感受歌曲情绪。 师: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在听之前,请同学们带上老师的两个问题:歌曲给你的初步感受是怎样的?歌曲里唱了什么内容,唱了几段?听完之后,请同学们来说一说。 师播放录音《让我们荡起双桨》 生聆听看,初步感受歌曲。(师引导学生坐好并边划船边听音乐) 师:谁能说说歌曲给你的初步感受是怎样的?歌曲里唱了什么内容,唱了几段?生1:这首歌曲给我的初步感受是旋律高低起伏很优美地、抒情地,我们仿佛真的划着小船来到北海公园。(师板书:优美地) 生2:歌曲中唱到了少年儿童在海上荡起双桨,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绿树红墙…… 2.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师:你听得很仔细,不过,还有一些同学可能还没有完全听清楚,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书熟悉歌词,有感情地读一读。(先全体学生自由读,再指名读一读。最后分组读。) 第一组读第一段; 第二组读第二段; 第三组读第三段。 (师可以播放伴奏带烘托气氛,激发情感。) 3.复听歌曲,用“lu、”la”模唱旋律或小声演唱。 师:《让我们荡起双桨》这首歌是我国著名词作家乔羽、曲作家刘炽共同创作的,作于1955年,是电影《祖国的花朵》插曲,当时影片的画面是:北京市一小的五年级二班,被评为最优秀的班级。为了庆祝同学们来到北海公园划着小船唱起了这首歌曲。这首歌曲入选了“二十世纪华人音乐经典”。经典歌曲,百唱不厌,给我们带了巨大的享受。让我们试着唱起这优美动听的旋律,请同学们做好歌唱的准备:(师提醒:身体坐直,眉毛扬一扬,保持微笑,小声地唱一唱。)请你随录音边看谱边看画旋律线,用“lu、”la”模唱或小声演唱。
师播放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师提醒歌曲的进入由弱起进入) 4.学唱歌曲,解决重点(大约8分钟) 师:在演唱的过程中,有什么疑惑或者困难的地方吗? 生举手说,师用琴带唱 难点处理:弱起乐句的演唱。(教师引导学生看指挥手势进入) 师启发学生用连贯而又优美的声音演唱。讲解换气符号。师示范演唱。 5.师弹琴,指导学生重点学习歌曲的第一段,尝试演唱第二、第三乐段。 教师弹琴,学生随琴演唱。 师:为了让把这首歌曲演唱的更准确,请同学们随着老师的琴声重点学歌曲的第一段,如果能背唱就更好了!老师弹前奏我唱一句请你们跟上,好吗? 师弹琴教唱,学生跟着学。 指名或分组唱一唱歌曲第一段,教师及时纠正学生在演唱出错的乐句。 师:请同学们试着演唱第二、第三乐段,请同学做好准备。 生随教师的琴声演唱歌曲第二、第三乐段。 6.完整地演唱歌曲 师:同学们真的很不错。接下来让我们划着小船完整地来演唱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看谁的演唱最准确,感情最丰富! 师播放录音并指挥,提醒弱起小节乐句的进入做到及时准确。 7.处理歌曲,情感升华: 师:谁来说说怎样唱好这首歌?师启发学生用连贯而又优美的声音演唱。讲解换气符号。师示范演唱。 师播放伴奏带并指挥,第一组唱第一段,第二组唱第二段;第三组唱第三段。 师:在出发前,老师做了一个小小的调查,我们这次旅行的同学们都有着各自的特长,有擅长唱歌的,有擅长跳舞的,有擅长打击乐器的。因此,我偷偷地把你们分成了三支小分队,能不能用你们的特长来分别展示今天的歌曲呢。请各自小分队的船长带领你们的队员试一试,现在开始!(10分) (教师巡视指导,提醒各小组: 舞蹈组---小组合作创编符合歌曲意境的舞蹈 唱歌组---可以设计领唱+齐唱 伴奏组---小组合作创编节奏为歌曲伴奏。 (让每个队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其中) 教师播放伴奏并指挥,三支小分队同时进行表演。 师:各自小分队表现都不错,都展示了各小组的特色。虽然我们的表演不是很专业,但我们收获了很多,下课的铃声即将敲响,今天的音乐之旅也即将结束,让我们穿越时空的隧道,回到21世纪的今天。 师:今天的音乐之旅让我对你们又多了一份信心,你们是祖国的花朵,祖国的未来,今天的我们是幸福的,但幸福的同时要思考“是谁给我们安排下幸福的生活”?请你试着创编第四段歌词,在第四段歌词中,我希望听到你们的回答:(师指名说一说)仅仅是我们的爸爸妈妈吗?能不能更上一层,是伟大的祖国、伟大的党?请同学们带着这样的思考让我们划着小船,荡起双桨,伴随这优美动听的歌曲走出音乐教室!下节课再见!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欣赏 《迎春》《纸风车》
二、教学目标:1. 通过欣赏两首有对比性的电视剧配乐《迎春》《纸风车》,进一步了解影视音乐的作用。
2. 通过聆听音乐,从速度、节奏、音色、和声等方面去感受音乐,体会音乐的感染力
三、教学重点:欣赏乐曲、感受情绪的变化给人带来的不同感受;了解影视音乐的相关知识。
四、 教学难点:电视剧《大宅门》所反映的时代主题可能与孩子的生活经验有一定差距,教师要对相关的社会背景进行介绍,并与作曲家的理解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指导法
六、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电子琴、影视作品片段视频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
二、新课学习
三、巩固拓展
| 1. 教师出示相关《大宅门》画面图片。 2. 整聆听两首音乐作品,对比欣赏。 教师播放乐曲《迎春》和《纸风车》音频。 师:请同学们完整地聆听以下两段音乐作品,注意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并联系刚才的画面内容,进行选择。 学生回答,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作适当引导。 1. 完成表格,根据要求有针对性欣赏作品。 2. 揭示音乐的出处,教师进行《大宅门》剧情介绍。 师:这首音乐作品是电视剧《大宅门》中的配乐。我们一起来念一下这首音乐的名字,希望大家能够记住它。 3. 教师再次出示相关《大宅门》画面图片,聆听音乐《迎春》和《纸风车》。 师:请同学们边看画面边留心音乐,思考:这里出现的音乐对故事情节、人物心理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学生欣赏后自由回答。 教师揭示作用:是的,电视剧中的音乐总是能够这样渲染气氛,让人感动;有些音乐还能够把人物的心理刻画地淋漓尽致,就像刚才的画面之中:一家人在生活无助之际仿佛看到了生活的曙光,心里虽然失落、无助,却让人感到一股积极向上的力量。 4. 学唱《迎春》主题旋律、《纸风车》主题旋律,体会音乐的风格。 1. 欣赏《大宅门》主题曲,感受音乐的风格。 运用举例的知识要点,欣赏《大宅门》主题曲。要求学生可以学会歌曲中“滑音”较多的乐段,感受歌曲整体中带有的戏曲风格的特点。 2. 教师介绍曲作者赵季平。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又了解了一部优秀影片中的音乐,希望课后同学们多欣赏一些优秀影视作品的插曲。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 唱歌《送别》
二、教学目标: 1、能准确的演唱歌曲,明确音乐要素在歌曲中发挥的作用,理解歌曲所要表达的音乐情绪。
2、学习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提高学生歌唱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3、感受歌唱艺术的无穷魅力,提高学生主动聆听、表达音乐的积极性,树立学生自信心。
三、教学重点1、用良好的发声状态有感情的演唱歌曲
2、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四、 教学难点:理解、感受音乐要素在表现歌曲情感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五、教学方法:引导法、教唱法
六、教学准备:钢琴、多媒体电影片段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激趣导入
二快乐练声
三基础乐理
四歌曲分析
五学唱歌曲
六、拓展展示
| 课前播放歌曲《送别》,学生在《送别》的旋律中走进课堂 小组交流,展示自学成果 在上一节课粗略学习《送别》旋律之后,分组交流课后作业 1、歌曲的作者 2、关于学堂乐歌 3、歌曲的创作背景 4、歌曲曾出现在哪些影视作品中,表达的怎样的情绪? 学生搜集的相关信息将在微信朋友圈进行共享,以便学生 新授——良好的发声状态与细腻的歌曲处理 气息与发声练习 (1)呼吸练习 (2)3 2 ︱ 1 — O — — — (3)音阶练习,注意气息和咬字 (4) 复习歌曲旋律,划分乐句课后继续了解掌握。 音乐要素与歌曲处理 (1)复习提问:音乐的表现手段(音乐要素)有哪些?音高(音的高低)、音值(音的长短)、音量(音的强弱)、音色 (2)分四个小组,每组一个乐句,分析如何利用音乐要素更好的表现歌曲?并分组展示。 (3)集体有感情的演唱。 影片《城南旧事》获1982年马尼拉国际电影节最佳故事片金鹰奖。它以一个六岁的小女孩——小英子为主人公,纪录了她的所见、所闻、所感。小英子天真纯朴,世界对于她来说本应像海跟天那般美好单纯,然而,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中,她的身边发生着许多惨烈的现实,但这些并不妨碍她结识许多朋友。只是,与他们相交相识成为朋友后,又因种种外在原因,避免不了一个个的离别、分手。 歌曲《送别》就是在这样一幕幕的场景中响起。 李叔同一生迄今留存的乐歌作品70余首。编作的乐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词的优良传统,大多为借景抒情之作,填配的文辞依永秀丽,声辙抑扬顿挫有致,意境深远而富于韵味。加上他具有较为全面的中西音乐文化修养,选用的多为欧美各国的通俗名曲,曲调优美动人,清新流畅,词曲的结合贴切顺达,相得益彰,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因此,他的乐歌作品广为青年学生和知识分子喜爱,像《送别》、《忆儿时》、《梦》、《西湖》等,特别是《送别》,先后被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成功地选作插曲或主题歌,已成为了一个历史时期中国青年学生或知识分子思想感情的象征。由他自己写的词谱曲的《春游》,则是我国目前可见的最早的一首合唱歌曲。 欣赏FLASH《送别》 师:深情感人的歌词,是出自李叔同(弘一法师),而优美动听的曲,是来自美国的J.P.奥德韦(John Pond Ordway)。原曲的名字是Dreaming of Home and Mother(梦见家和母亲),表达的是游子对家乡和母亲的怀恋,而弘一法师的《送别》表达的是亲人或者友人的离愁别恨。两者在词义上没有直接的关联,但我们不难在情绪上、心灵上品出他们都是相通的。 师: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下歌谱吧。(多媒体展示)请问,这首歌曲是几几拍的? (生答:4/4拍) 学生跟琴视唱全谱 教师提出注意点:二分音符,全音符,及附点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时值把握 请同学们学唱这首歌。 请同学们讨论歌曲的结构特点。 师总结 歌词以长短句结构写成,语言精练,感情真挚,意境深邃。歌曲为单三部曲式结构,每个乐段由两个乐句构成。第一、三乐段完全相同,音乐起伏平缓,描绘了长亭、古道、夕阳、笛声等晚景,衬托也寂静冷落的气氛。第二乐段第一乐句与前形成鲜明对比,情绪变成激动,似为深沉的感叹。第二乐句略有变化地再现了第一乐段的第二乐句,恰当地表现了告别友人的离愁情绪。这些相近甚至重复的乐句在歌曲中并未给人以繁琐、絮叨的印象,反而加强了作品的完整性和统一性,赋予它一种特别的美感。“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淡淡的笛音吹出了离愁,幽美的歌词写出了别绪,听来让人百感交集。 学生有感情的朗诵歌词 全班完整地演唱这首歌 歌唱情感的激发 (1)聆听歌曲,观看《城南旧事》视频 (2)展示同学们上交的反应歌曲情绪的图片,并进行交流。 (3)用同学们的图片制作成伴奏视频,集体演唱。 为第三乐句添加一个声部,由小组长带领,课后分组练习。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唱歌《梅花》
二、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区分并唱好歌曲中的切分节奏和反复后两个不同的结尾,用连贯、柔美的声音演唱歌曲《梅花》。
2.通过创编《春晓》,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
3.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三、教学重点:学习歌谱。
四、 教学难点: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表现歌曲《梅花》。
五、教学方法:感受古诗《梅花》的意境和音律 。
六、教学准备:能够用优美、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解决切分节奏。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导入新课
二、《梅花》歌曲学习
三、集体创编《春晓》
四、交流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 五、课堂小结
| 1.《梅花》欣赏,(从形状、种类、香味、特性等方面加以介绍)导入新课教学。 师:梅花是我国的特产,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由于它独有的品质而被历来的文人墨客所赞颂。如:毛泽东的诗词《卜算子·咏梅》和宋代诗人王安石的诗《梅花》,就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下面,老师给大家介绍王安石的诗《梅花》。 2.教师出示王安石的诗《梅花》图片,并有感情地朗诵这首诗。 师:在这首诗中,诗人不仅对梅花的坚强性格加以赞颂,而且还向我们展现了梅花幽香扑鼻、洁白如雪的另一面。 教学要求:通过观看录像和听老师朗诵王安石的诗《梅花》,同学们对梅花有了初步的了解。 1.初次聆听歌曲《梅花》范唱。 教师提出聆听要求:注意聆听歌曲的情绪,听完以后说说你对这首歌曲的初步感受。(学生谈听后的感受。) 2.教师再一次有感情地范唱歌曲。 教学要求:在听范唱之前,老师提出问题: (1)歌曲表现的内容是什么? (2)歌曲从什么地方反复?请举手表示。反复后的结尾是否一样? 带着这两个问题,学生听歌曲录音范唱,并在反复处举手表示。 听完范唱以后,学生回答以上问题。歌曲表现的内容是: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反复后的结尾不一样。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在寒冷的冬天,别的花都凋谢了,只有在院墙边上的几枝梅花,冒着严寒独自绽开,远远望去就像是一片白雪,忽然闻到淡淡的清香,原来是严寒中开放的白色的梅花。 3.学习歌谱。 (1)在学习歌谱前,先复习切分节奏,学生一起拍击X X X 。 再学习 切分节奏,和老师一起拍击。 (2)学生分组演唱歌谱,教师提示难点。 ① 指导学生唱准歌曲中出现的 并加以区分不要唱混。 ② 要唱准反复后的两个不同的结尾,不要混淆。 (3)学生分组演唱,针对出现的问题老师及时纠正。 (4)全班一起唱歌谱。 4. 歌词学习。 (1)学生按节奏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2)教师帮助学生解决歌词学习中出现的难字,指导他们读准多音字“为”。 (3)学生分小组有感情地朗读歌词,教师加以指导。 (4)全班学生再次有感情地朗读歌词。 教学要求:教师先范读,然后,指导学生带着感情朗读歌词。诵读歌词时,要注重指导学生用声音来表现情绪。 5.学唱歌曲。 (1)聆听《梅花》范唱,小声哼唱歌曲。 (2)教师演唱歌曲,学生模仿教师的口形,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学唱歌词。 (3)学生演唱歌曲,教师随《梅花》伴奏张口无声地唱歌词。 (4)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演唱歌曲《梅花》。 (5)教师在学生学唱过程中,要注意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教学要求:在学生学唱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气息和清晰的吐字唱好歌曲,并随时纠正学生演唱中的不足。 6.歌曲处理。 演唱歌曲时,力度要随旋律线的起伏而变化。歌曲中第一乐句的“墙”字,虽然作者把它放到了强拍上,强调了这个字的语气,但我们在演唱时不要唱得过强。反复后的结尾要唱得渐慢渐弱,好像梅花的香味永远都飘散不掉。 7. 设计演唱形式。 (1)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 (2)分组展示,师生共同评价。 教学要求:学生分组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丰富歌曲的表现形式。 8. 听伴奏演唱歌曲《梅花》伴奏。 1.聆听音乐《春晓》。 2.全体同学一起视唱曲谱。 3.以小组为单位,将课本中的几个片段旋律排序连成歌曲《春晓》。 4.随小组进行展示。(老师和学生一起进行评价。) 5.试着让学生即兴创编歌曲《春晓》。 教学要求:小组创编组织有序、要求清楚;教师在小组创编过程中应鼓励学生的创造。 1.教师介绍梅花的艺术作品。如:陆游的《咏梅》、王冕的《素梅》等。 2.学生介绍自己搜集的有关梅花的艺术作品,相互交流学习。 通过学习《梅花》这首歌曲,我们从中了解到梅花高洁、端庄、典雅的形象和它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的高尚品性。希望同学们能像梅花那样,立志奋发,做一个坚强的人。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近代筝曲欣赏《渔舟唱晚》
二、教学目标:1.介绍民族乐器——古筝,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它怎样体现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2.通过欣赏《渔舟唱晚》,让学生了解并热爱祖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和民族自豪感。
3.引导学生听辨、讨论、联想,综合感受乐曲的音乐形象,培养良好的欣赏习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
三、教学重点:了解古筝的音色和表现力,体验乐曲表达的情绪和意境。
四、 教学难点:能根据音乐旋律想象音乐画面并能根据乐曲意境联想与之相应的古诗。
五、教学方法:引导法
六、教学准备:录音机、磁带、古筝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营造氛围,激趣导人
二、欣赏筝曲,整体感知
三、分段欣赏,互动体验
四、拓展体验
五、板书设计:
| 1.教师配乐朗诵唐代王勃《渔舟唱晚》,设问:听了老师的朗诵,你的脑海中浮现出怎样的画面?同时,你能听出乐曲的演奏乐器叫什么吗? 2. 认识古筝: 学生活动,学生交流。 1.教师简介筝曲《渔舟唱晚》。 2.设问:请同学们认真欣赏,在欣赏之后说说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听到乐曲有明显变化时举手示意。 3.播放《渔舟唱晚》 (视频),师生共同欣赏。 4.板书课题,了解作品。 1.欣赏第一部分音乐。感悟音乐特点,让学生谈谈从音乐声中你能想象这是怎样的景色?。 2.了解古筝的技巧,品味意境。 教师(出示课件)古筝的花指---“吟、揉、按、滑”技巧,接着播放第一部分音乐交流:,乐曲中的花指让你们想到了什么?这一部分表现了怎样的意境? 3.哼唱这一段音乐的主题曲调,画出图形谱。 4.欣赏第二部分音乐 (3)讨论:速度 力度 旋律线 体现情景 5.欣赏尾声音乐。 (1) 教师(出示课件)古筝的“刮奏”技巧,播放尾声部分音乐。 (2)讨论交流: 乐曲中的“刮奏”技巧,让你想到了什么?尾声音乐表现了怎样的意境?速度有怎样的变化 6.完整欣赏 2.师:听了《渔舟唱晚》,你觉得古筝善于表现哪种类型的乐曲? 师:现当代的古筝演奏家赋予古筝更广阔的表现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一首现代古筝曲《东海渔歌》,它表现了东海波澜壮阔的美景和渔民们捕鱼是的欢快情景,让我们来体验一下古筝气势磅礴、活泼欢跃的另一面吧。 古筝 吟 揉 按 滑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 唱歌《静夜思》
二、教学目标:1、能用思乡的情感演唱歌曲《静夜思》,能正确地掌握四四拍的指挥手势。
2、通过欣赏,感受乐曲的情绪,培养学生对音乐鉴赏力和评价力;通过聆听、视唱、演唱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视唱、练耳的能力。
3、通过欣赏歌曲《静夜思》,让学生感受歌曲思乡之情,同时使学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熏陶,养成健康向上的审美情趣。
三、教学重点:能通过歌声表达歌曲思乡的情感;能用四四拍的指挥手势指挥大家演唱歌曲。
四、 教学难点:能用较长的气息和连贯的声音演唱歌曲,能唱好歌曲的二部合唱。
五、教学方法:教唱法
六、教学准备:课本、音响设备及相关资料。
七、 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设置悬念导入
(二)新歌教授
(三)视唱歌曲
(四)教学生四四拍的指挥图式 | 教师请学生有感情的背古诗《静夜思》,提出我们还可以用什么方式表现这首诗的思乡之情?(用歌唱的方式)(设置悬念,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1)教师出示图片并播放《静夜思》的朗诵录音。(唤起学生的有效记忆,为教唱做好铺垫) (2)教师播放歌曲《静夜思》录音,学生对照乐谱边听边并画出乐段、乐句。(初步感知歌词、旋律) (3)教师播放《静夜思》的视频,学生边看边思考有哪些音乐的要素构成了这种思乡的情感?教师引导学生注意歌唱时应注意的问题。(引导学生分析歌曲) (1)教师教学生唱第一乐段,学生跟着打节拍。 (2) 学生自由练唱,并且小组讨论问题:第三乐句的开始同第二乐句结束的音有什么不同?你感觉有什么作用?如果不用八度,用小于八度的音试试有什么感觉?(引导学生了解音乐是怎样表达不同情感的) (3)教师分声部教学生唱第二乐段。 (4)学生分声部练唱第二乐段,并小组讨论思考问题:第三乐句在整首音乐中有什么作用? (5)学生演唱。 (1)教师学生学习四四拍指挥手势,引导学生同四二拍的指挥手势相区别。 (2)教师一边唱一边做指挥手势,学生边唱边指挥。 (3)同桌自由练习,互打节拍互唱。 (4)教师请一位同学来指挥,全体学生在同学指挥下演唱歌曲。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教学设计
一、课 题:讲述《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安排角色。
二、教学目标:了解故事内容,为表演打下基础。
三、教学重点: 初步感受音乐剧的主题音调,为演唱打下基础。
四、 教学难点:创编对话、选配音乐、表演。
五、教学方法:引导法
六、教学准备:选配音乐剧中主题音乐的伴奏。
七、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 师生活动(集体备案) | 备 案(个人修改) |
一、 导入
二、 学生讲故事
| 阶段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您好! 师:今天我要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 生:太好了,太好了。 师:今天老师要给大家讲的是《东郭先生与狼》的故事。 生(举手):这个故事我听过。 师:你们都听过啦,那你来给大家讲一讲这个故事吧(教师播放音乐剧的主题音乐当作学生讲故事的背景音乐)。 阶段目标:让学生了解《东郭先生与狼》这个故事的梗概。 生(起立到台前讲故事):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学者,名字叫做东郭,他是一个善良又老实的人。有一天,他骑着毛驴,带着两袋子书去远方讲学。当他走到树林的中央时,碰到了一只狼。狼气喘吁吁的请求东郭先生救救它。东郭先生听了狼的一番好话,就把狼藏进了他放书的口袋里。 狼躲过了猎人的追赶,不仅不报恩,还打起了东郭先生的主意。东郭先生急忙逃命,狼在后面不断地追赶。 这时,来了一个农夫,东郭先生让农夫来评理。农夫说:“小小的口袋怎么能装进一只狼呢?”狼听了急忙钻进了口袋里。农夫和东郭先生连忙把口袋扎紧,把狼扔进了山谷里。我的故事讲完了,谢谢大家。 众学生和老师鼓掌。
|
|
教学反思:
| ||
审批者签字 : 年 月 日
1
评论
还能输入140字
用户评论
经过核实,本空间由于存在敏感词或非法违规信息或不安全代码或被其他用户举报,
已被管理员(或客服)锁定。
本空间现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解锁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锁定人处理。
当前机构空间已被管理员(或客服)封锁。
目前机构空间无法正常访问,也无法进行任何操作。
如需重新开放,请联系当地教育技术部门,由当地教育技术部门联系管理员(或客服)处理。